联系我们
    • 沈阳工学院图书馆
    • 周一至周五08:30—16:00
    • 024-56618022
    • 地址:辽宁抚顺经济开发区(沈抚新城)滨河路(东段)1号
    • 邮箱:woaitushuguan@163.com

图书与档案馆翟健---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根据《沈阳工学院2015-2016学年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的要求,结合图书与档案馆的实际情况及学校“十三五”规划,图书与档案馆于2015年12月4日下午开展了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具体内容和教师的心得体会如下:

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有关论述

  2015年12月4日下午,图书馆展开了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有关论述。通过主讲李杨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使得我对“四个全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就将我这次的学习体会作以陈述。

一、“四个全面”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现实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习近平同志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二、“四个全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谈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与以往相比,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是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他当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可以说与“三个全面”相比,更加完整、充分。“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习总书记在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要实现的近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当然,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

三、“全面”二字是一种决心和勇气的体现

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已为历届中央所重视强调。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要特别强调“全面”二字,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的体现,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否定过去,而是在已有基础之上的继承;另一方面,“全面”并非空谈,而讲究实际,这体现在其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上,给人一种信心和勇气。例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11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每个老百姓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重承诺,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它所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全国人民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

五、“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的有力保障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图书与档案馆  翟健

                                        2015年12月4日